新闻中心
联系我们
联系人:李经理
联系电话:15124540537
新闻中心
如何判断靶向药是否耐药?关键看这3个维度
靶向药是癌症治疗中精准打击癌细胞的“利器”,但随着治疗时间推移,部分患者会出现耐药——即药物效果下降或失效,癌细胞重新增殖。判断耐药不能仅凭主观感受,需结合临床症状、影像学检查、实验室指标综合评估,具体可参考以下维度:
一、临床症状:身体发出的“预警信号”
症状变化是最直观的初步提示,若出现以下情况,需警惕耐药可能:
- 原有癌症症状加重:比如肺癌患者之前控制住的咳嗽、胸闷、咯血,再次出现或频率/程度明显增加;乳腺癌患者的乳房肿块增大、腋窝淋巴结肿大等。
- 新增异常症状:可能是癌细胞转移引发的症状,如骨转移导致的不明原因骨痛、脑转移引发的头痛、头晕、视力模糊,或不明原因的乏力、体重快速下降、食欲减退等。
需注意:症状变化也可能由感染、药物副作用等其他原因引起,不能仅凭症状确诊耐药,需进一步检查。
二、影像学检查:直观观察病灶变化
影像学检查是判断耐药的“核心依据”,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病灶大小、数量,明确药物是否仍能控制癌细胞:
- 常用检查类型:胸部/腹部CT、头部MRI(排查脑转移)、骨扫描(排查骨转移)、PET-CT(全身评估,更精准发现微小转移灶)。
- 耐药判断标准(参考RECIST标准):
1. 原有靶病灶增大:单个病灶最大径增大≥20%,或多个病灶最大径总和增大≥20%;
2. 出现新病灶:在之前未发现癌症的部位,新增明确的转移病灶(如原本仅肺部有病灶,复查时发现肝脏新增病灶)。
三、实验室指标:辅助验证病情变化
部分血液指标可间接反映癌细胞活性,辅助判断耐药,常见的包括:
- 肿瘤标志物升高:如肺癌常用的CEA(癌胚抗原)、SCC(鳞状细胞癌抗原),结直肠癌常用的CEA、CA19-9,乳腺癌常用的CA15-3等。若指标在治疗中持续升高(通常连续2次以上),且排除炎症、良性疾病等因素,可能提示耐药。
- 基因检测:部分靶向药耐药与“新基因突变”有关(如EGFR-TKI类靶向药耐药常出现T790M突变、C797S突变)。若之前的靶点突变消失,或出现新的耐药突变,说明药物可能无法再针对癌细胞发挥作用,需调整治疗方案。
重要提醒:确诊耐药需医生综合判断
以上维度需结合起来,由专业肿瘤科医生分析——比如症状加重但影像学无明显变化时,可能是药物副作用或其他并发症;肿瘤标志物升高但病灶稳定时,也可能需观察而非立即判定耐药。
切勿仅凭单一指标或自身感受自行判断耐药、停药或调整剂量,以免延误治疗。若出现疑似耐药信号,应及时就医,通过全面检查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(如更换靶向药、联合化疗、免疫治疗等)。
- 上一个:靶向药的经济账本:那些藏在“精准治疗”背后的负担
- 下一个:关于靶向药进口和国产区别
新闻中心
- 2025-09-12
- 2025-09-12
- 2025-09-06
- 2025-09-04